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原材料>正文

共资助立项103项!今年有十项“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来源:纺织之光)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8-11 16:24:48

  为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夯实行业科技发展基础,推进纺织行业科技进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纺织之光基金会”)自2011年起,支持在全行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包括行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意义的基础性研究,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的纺织前沿技术基础性研究,为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截至2024年末,纺织之光基金会共资助立项103项,资助研究经费1844万元。  2025年3月-7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纺联”)陆续组织专家对东华大学承担的“芳纶表面纳米界面相的可控构筑及其对纤维界面强化和抗光降解机制研究”和“杂环偶氮染料分子结构与光谱性能的量子化学计算及在染色织物上的分子稳定性研究”,青岛大学承担的“纬编间隔织物的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和“定向液体输送纤维膜内部结构与湿润性能调控及协同驱动机制”,江南大学承担的“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检索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视频图像特征提取的织物保形性检测与评价研究”“宽加工窗口高纤维体积含量聚乳酸自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凝聚态结构的研究”,天津工业大学承担的“高速旋转多臂机构可靠性分析与动力学优化”,浙江理工大学承担的“丝绸特征驱动的个体化服装样板定制实现研究”,东华大学承担的“高性能微纳米纤维防水透湿面料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共十项“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分批进行结题验收。验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十个项目均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东华大学“芳纶表面纳米界面相的可控构筑及其对纤维界面强化和抗光降解机制研究”等两项目  3月13日,中国纺联组织专家在上海市对东华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芳纶表面纳米界面相的可控构筑及其对纤维界面强化和抗光降解机制研究”和“杂环偶氮染料分子结构与光谱性能的量子化学计算及在染色织物上的分子稳定性研究”两个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验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两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芳纶表面纳米界面相的可控构筑及其对纤维界面强化和抗光降解机制研究”项目系统研究了芳纶表面构筑的ZnO纳米界面相对纤维表面化学组成及形貌、力学性能、抗紫外性能以及芳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设计调控ZnO纳米界面相在芳纶表面的微观形貌以及ZnO纳米界面相与芳纶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采用硅偶联剂(KH550)将纳米ZnO以共价键方式接枝到纤维表面进行改性,显着提高了芳纶的抗紫外性能以及界面粘结性能。  项目实施期间,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6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4件;培养研究生5人。  “杂环偶氮染料分子结构与光谱性能的量子化学计算及在染色织物上的分子稳定性研究”项目设计合成了多种含D-π-A结构的噻唑杂环偶氮染料,研究了不同结构染料分子的染色性能,实现了水洗色牢度及日晒色牢度的提升。采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结构染料分子前沿轨道能量和组成、电荷分布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等结构参数,为开发具有D-π-A体系富电子杂环结构的偶氮染料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对新型高性能染料的开发具有研究价值。  项目实施期间,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6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件;培养研究生6人。  青岛大学“纬编间隔织物的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等两项目  3月19日,中国纺联组织专家在山东省青岛市对青岛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纬编间隔织物的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和“定向液体输送纤维膜内部结构与湿润性能调控及协同驱动机制”两个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验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两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纬编间隔织物的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项目系统研究了纬编间隔织物的结构材料性与振动参数对隔振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构建了含偶次项多项式的非线性刚度模型及分数阶导数阻尼模型,阐明了非线性刚度和阻尼对振动传递率、共振频率及振频率区间的调控机制;通过分析间隔层屈曲单丝的微观变形,建立了基于约束弹性细杆理论的静态压缩力学模型,揭示了织物细观结构与宏观压缩力学非线性响的内在关联;开发了具有高静低动刚度特性的纬编间隔织物防振手套及汽车座椅减振材料,其减振性能优良,同时兼具质轻、透湿透气等优点,为特种防护装备、精密仪器运输包装等领域的减振需求提供了新材料。  项目实施期间,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2篇;申请发明专利1件;培养研究生 3人。  “定向液体输送纤维膜内部结构与湿润性能调控及协同驱动机制”项目创建了静电纺丝/静电喷涂制备具有多层孔径结构梯度及润湿梯度纳米纤维膜材料的方法,成功设计搭建了多针静电纺丝试验设备,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润湿性纳米纤维膜,通过静电涂调控纤维膜润湿性能,使其在厚度方向同时具有对油和水的润湿梯度特性。通过对纤维膜结构和润湿性调整优化,实现了水和油自发反向输送,在可控油水及其乳液分离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1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授权发明专利2件;培养研究生4人。  江南大学“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检索关键技术研究”等三项目  4月9日,中国纺联组织专家在江苏省无锡市对江南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检索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视频图像特征提取的织物保形性检测与评价研究”“宽加工窗口高纤维体积含量聚乳酸自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凝聚态结构的研究”三个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验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三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检索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系统研究了织物纹理、颜色、联合以及文本等织物表征方法,建立了系统的织物图像表征体系。针对工业检索的实际需求,从宏观和精细的角度提出了针对不同检索需求的织物图像检索方法,可快速而精确地检索已有产品信息,满足企业的快速检索需求,为织物设计、生产和运营提供参考。  项目实施期间,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件,其中授权4件,获批软件着作权登记3项;培养研究生8人。  “基于视频图像特征提取的织物保形性检测与评价研究”项目设计开发了可获取织物变形回复过程视频图像的保形性检测装置,构建了基于视频图像的织物受挤压后折痕变形恢复行为的检测与织物保形性评价方法,揭示了所提取特征指标与现有标准方法指标之间的数理关系,形成了可用于织物保形性评价的数字化系统。  项目实施期间,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6篇;申请发明专利6件,其中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美国发明专利2件,获批软件着作权登记3项;培养研究生4人。  “宽加工窗口高纤维体积含量聚乳酸自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凝聚态结构的研究”项目研究了纤维增强PLA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阐明了物理老化过程中PLA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演变规律,构建了基于纺织加工技术制备PLA复合材料的方法。基于皮芯结构PLA纤维热轧非织造材料,制得了宽加工窗口、高纤维含量PLA自增强复合材料;基于皮芯结构PLA纤维针刺非织造材料制得了宽加工窗口、高纤维含量和抗层间剪切PLA自增强复合材料;基于高强高模PVA纤维和PLA纤维针刺加工技术制得了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纤维增强PLA复合材料。  项目实施期间,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件,其中授权3件;培养研究生5人。  天津工业大学“高速旋转多臂机构可靠性分析与动力学优化”项目  4月24日,中国纺联组织专家在天津市对天津工业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高速旋转多臂机构可靠性分析与动力学优化”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验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项目面向高速织机运转可靠性与产品适应性的共性问题,研究了高速旋转多臂开口系统运行规律,揭示了复杂变载荷工况下多机构协同机制,构建了旋转变速机构动力学模型,创新了具有高速鲁棒性的凸轮形设计技术,研制了电多臂开口装置并产业化应用,支撑了高速电子多臂开口装置国产化进程。  项目实施期间,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EI收录4篇;授权发明专利件;培养研究生5人。  浙江理工大学"丝绸特征驱动的个体化服装样板定制实现研究" 项目  7月5日,中国纺联组织专家在浙江省杭州市对浙江理工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丝绸特征驱动的个体化服装样板定制实现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验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丝绸特征驱动的个体化服装样板定制实现研究”项目据服装设计理论从材料源、用户源、造型源角度对服装结构分析,完成了丝绸旗袍数据库建立,实现丝绸女装款式的数字化表征,构建丝绸面料性能特征参数与服装造型效果之间的映射关系。开发了基于普通照片的非接触人体测量系统,建立样本人体的形态描述指标ISC数据集,完成基于关键人体尺寸的丝绸服装号型归档规则。完成人体曲面构建以及曲面展平工作,建立个体化紧身女装原型样板库,最终实现基于人体正侧图像的个体化女装原型样板绘制。  项目实施期间,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13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登记计算机软件着作权5项;培养研究生23人。  东华大学“高性能微纳米纤维防水透湿面料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7月23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在上海市对东华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高性能微纳米纤维防水透湿面料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验收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同意通过结题验收。  “高性能微纳米纤维防水透湿面料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系统研究了静电纺高性能微纳米纤维防水透湿面料加工关键技术,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①开发了碟式多喷孔纺丝喷头和聚合物射流集束控制技术,解决了静电纺丝过程中射流鞭动不稳定、纤维分布不均匀、喷丝速度低的问题,在保证微纳米纤维膜结构均匀性的同时提高了纺丝效率。②设计开发了纺丝环境温湿度及溶剂梯度在线监测与调控技术,解决了静电纺丝过程中环境温/湿度波动、溶剂浓度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了粘连微纳米纤维膜的可控制备。③开发了粘连微纳米纤维防水透湿膜的可控成型技术,提高了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并解决了其耐水压和透湿量难以同步提升的问题,实现了纤维膜力学性能和防水透湿性能的有效增强,并赋予防水透湿膜抗菌性能。④开发了微纳米纤维防水透湿面料的点胶复合技术,解决了传统热熔胶复合工艺导致面料透湿量下降的问题,提升了复合面料的服用性能。上述的研究成果对纳米纤维的产业化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应用前景广阔。  项目实施期间,发表SCI论文1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培养研究生5人。2025年“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结题验收项目

  (注:截至2025年7月) (来源:纺织之光)

【责任编辑:yj263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产品推荐

更多

最新企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