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6/2027专家评审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中棉行协、东华大学、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苏州大学、桐昆集团、华峰化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北京铜牛、李宁、likeuu、爱慕、愉悦家纺、罗莱家纺、七匹狼针纺、雅戈尔、博洋服饰、蕉下、宏港纺织、嘉麟杰、九牧王、劲霸男装、比音勒芬、安踏、特步、三六一度、白小T、鸿星尔克、乔丹体育、茵宝、亚瑟士等30多家下游企业的研发人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 
图 | 靳高岭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靳高岭主持会议。

图 | 王华平
会上,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研究员王华平回顾了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6/2027发布的前期筹备工作,对备选主题及篇章方案进行详细解读,并简要介绍了入围产品及其推荐理由等。他提到,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研究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单一维度,而是与社会、政治、科技、经济等因素深度交织的系统工程。例如,在需求端牵引下,宠物经济、康养经济、运动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崛起为纤维创新明确了方向;在技术端支撑下,人工智能、3D打印、生物合成学等科技进步为纤维开发注入了核心动力。


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在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引领下,纤维产品的创新维度与应用深度已显着提升。这些实践中积累的成果与经验,将为产业升级提供重要启示。进而,他们对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6/2027的主题篇章、发布内容和形式等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如建立纤维性能指标评估标准体系,提升评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纤维的核心性能优势,实现纤维功能与终端场景的精准匹配;纤维创新应聚焦场景化、人群化,在细分领域拓展更多开发空间;避免噱头化创新,开发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如提升产品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加强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突破“卡脖子”技术;结合AI等新技术增强展示效果,让纤维功能更加可视化;增加纤维的实际应用案例,提升发布内容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图 | 李国元
桐昆集团质量管理部经理李国元表示,桐昆集团与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已携手走过五载春秋。五年来,我们共同经历了外部环境的风云变幻,也在市场的演变中积极探索前行之路。立足新起点,我们更需凝聚智慧、共商破局之道。他认为,当前,化纤常规产品占比仍然比较大,若能通过技术改良或场景拓展赋予其新价值,不仅能快速激活存量市场需求,更能以较低成本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所以说,纤维的创新包含产品、工艺、指标、用途等多个维度,产品开发的思路打开了,老产品有了新用途,拉动了市场需求,也是一种创新。

图 | 陈新伟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表示,要充分发挥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引领作用,既要引领纤维创新,也要引领下游需求。对此,他提出四点建议:加大绿色纤维的开发与推广力度,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引导,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强化纤维的高值化应用,重点开发差异化功能性产品,尤其在大健康、智能化、高性能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挖掘纤维除服用以外的更多应用场景,拓展市场空间;关注纤维的技术成熟度与市场应用前景,确保创新技术高效赋能下游应用。陈新伟强调,要依托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平台,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纤维产品向功能化、高端化、低碳化升级,提升中国纤维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