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原材料>正文

“粤”上新台阶——从纺织车间到消费端 小衣架如何“挂住”大市场?

来源:央视新闻)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2-27 18:33:26

  提到传统纺织服装行业,很多人都联想到一句老话:叫“千人纱,万人布”。曾几何时,做成一件衣服,从纺纱、织布到裁剪、缝制都要投入大量人力,从产品设计到投入市场,即使紧赶慢赶,都很难追上当下潮流。

布料,衣服

  但你知道吗?在广东粤东西北地区,在最传统的纺织车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工厂还是那个工厂,但是连接市场的方式却换了模样。

  很难想象,工厂里一个平平无奇的衣架,一端能“勾”住数智化的生产车间,而另一端,则直接连接着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

  广东省内衣协会常务副会长、纺织企业负责人吴维健告诉记者,工厂的每一个智能衣架和消费者的实时需求是强挂钩的,直播的时候消费者对哪个款式衣服更有需求,企业就可以第一时间投入生产,快速完成交付。“从前织布染布到成衣,需要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现在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下单,第二天我们就可以生产出来,给客户发货了。”

  企业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让制衣工厂和前端消费市场无缝“丝滑”对接。而来自产业上游的纺线、织染等环节的齐步“上新”,也驱动服装行业焕新,步调同频。

  顺着纺线上溯,在上游的原料企业,一条条拥有自己专属“ID”的锦纶丝线在无人化车间中忙碌穿梭。

  锦纶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陈重庆告诉记者,现在生产的每一饼纱线都有一个二维码,这是纱线的“身份证”,能够实时查到它的状态。

  数字化改造“穿针引线”,让传统产业在空间上聚合之外,也编织起一张数字化协同生产的全新网络。

  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秘书长余少芬告诉记者,汕头方圆50公里内,实现从一滴原油到一条纱线,再到成衣,所有的配套都在这里。“我们可以快速地适应消费者跟平台的需求,并非某个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产业的转型升级,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响应。”

  从一根纺线,到一件成衣,数字化、智能化在压缩传统产业生产线长度的同时,也在大幅压缩生产到市场的距离。经纬间织就的是属于传统车间新的“打开方式”,更编织出这个古老行业的崭新未来。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yj263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产品推荐

更多

最新企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