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彭城大地高端纺织产业发展动能澎湃:智能车间里机械臂精准作业,数字平台实时调度全产业链数据,环保面料赢得全球客商青睐……展现出徐州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的生动图景。
近年来,徐州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航向,举全市之力培育高端纺织产业集群,构建起从原料到成品、从制造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如今在徐州,纺织产业正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跨越,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迈进,在长三角纺织产业版图上勾勒出独具特色的‘徐州坐标’。”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规模跃升
三年连跨三个百亿台阶的“徐州速度”
走进位于沛县龙固镇的江苏贝德利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6条自动化生产线火力全开,一台台纺纱机高速运转。与传统纺织厂不同,这里不见密集的纺织工人,中控室操作人员轻点鼠标,机器便可自动分配纱线到所需设备。
企业负责人表示,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政策,企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纺织服装行业融合,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方向发展,适应了纺纱工厂对产品高质量要求。该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正是徐州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生动缩影。
数据显示,自“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以来,徐州高端纺织产业集群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22年营业收入199.6亿元,2023年跃升至291亿元,2024年更是突破358.5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4.1%,增速稳居“343”创新产业集群首位。更令人振奋的是,2025年预计将突破400亿元大关,实现三年连跨三个百亿台阶的壮举。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徐州已形成以沛县粘胶纱产业、睢宁棉纺织产业、新沂市化学纤维产业为龙头的高端产业布局,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沛县年产粘胶纱超80万吨,睢宁棉纺织产业形成从棉花加工到服装制造的完整体系,新沂化学纤维产业则在差别化、功能性纤维领域占据技术高地。
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精准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徐州市高端纺织产业专班通过构建“产业研究、平台搭建、调研服务、项目招引”全链条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特别是针对企业反映的用工、用地、融资等难题,专班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清单,2024年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26个,有力保障了产业健康发展。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徐州高端纺织产业的质量效益也显着提升。统计显示,2024年集群内企业利润率较2022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35%,单位能耗下降18%,实现了速度与质量的双赢。
创新突破
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升级之路
走进天虹集团旗下的徐州虹纬智能纺织有限公司,只见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全都呈现在一面LED大屏上。“无论产量、产品检测质量、车间温度湿度控制,还是各工序的效率等各方面数据都在大屏实时显示,需要对哪条生产线加强调度,通过平台即可实现高效管理。”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智能化的生产流程和先进的管理系统,智慧化工厂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产品质量。”
天虹集团的转型升级正是徐州高端纺织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目前,集群内已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形成多层次创新企业梯队。
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徐州高端纺织企业瞄准行业前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包芯纱、包履纱、色纺纱、异形纱、竹节纱、莱赛尔纱等多种类高品质纱线。其中,骨干企业无结头纱接近100%,化纤差别化率40%以上,天虹高档包芯纱占国内市场12%以上,和平化纤研发的丙纶工业丝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3%,连续多年保持江苏省占有率第一,体现了差异化发展的高端品牌效应。
智能化改造为产业注入强劲动能。统计显示,集群内已有国家5G工厂1家、省级互联网标杆工厂2家、省级智能示范工厂1家、省级智能示范车间9家、省级五星级上云企业5家。新凤鸣集团配备的国际一流智能制造设施,使产品不良率降至1%以下,最高人均产量达800吨/年,树立了行业新标杆。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徐州高端纺织企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多家企业采用再生纤维、生物基纤维等环保原料,开发出新型环保再生纤维、高端精梳高支纱线等创新产品。在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普路通纺织发布的30余项创新成果中,环保型产品占比超过60%。
创新平台的搭建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2024年,集群内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开放赋能
从“区域品牌”到“国际名牌”的跨越
在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现场,徐州纺织企业展位前人头攒动,来自全球的采购商纷纷驻足洽谈。“我们连续多年参加广交会,每年都能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客户,签订更多新订单。”一位参展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开放发展是徐州高端纺织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路径。市商务局组织28家企业分别参展广交会、华交会及日本大阪江苏省出口商品展览会,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挖掘潜在合作机遇,同步收集国际市场需求反馈,为产品研发与市场布局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实现贸易订单与行业发展的双重收获。
特别是沛县组织的11家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国家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集中展示30s—60s粘胶纱、莱赛尔等特色产品,实现订单总量8000吨、金额1.4亿元,意向订单超2万吨,充分展示了徐州纺织产业的实力。
“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今年6月,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沈峻峰率队赴浙江开展专题招商活动,重点对接4个高端纺织项目,加快了我市纺织产业链条建设进程。
“十四五”期间,全市招引落地高端纺织产业项目90余个,其中新凤鸣、五誉兴、普路通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不仅直接推动产业规模连跨3个百亿台阶,还带动了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发展态势。
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徐州高端纺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和评比活动,“徐州纺织”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天虹集团、新凤鸣等龙头企业通过国际认证,产品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统计显示,2024年集群内企业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徐州积极融入长三角纺织产业分工体系,与上海、苏州等地建立产业协作机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推动本地企业间协作配套,提高产业链本地配套率。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二是强化创新引领,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攻克行业关键技术;三是深化开放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徐州纺织”品牌影响力。
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技术创新到开放发展,徐州高端纺织产业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这幅由高端纱线编织的“锦绣图”,不仅为徐州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更为全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样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徐州高端纺织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记者 郑微 实习生 吕安琪)
(来源: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