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强降雨席卷全国,多座城市出现内涝,人员财产损失惨重。尽管建筑不能为抗洪提供完全的保护,但采取多种保护性措施,可减少生命损失。面对可能发生的洪水,建筑师应当将建筑建造在泛洪水位线以上,来尽量减小损失。
建造永久性屏障,由水泥或石砖建造防洪墙或防洪堤,这似乎是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建筑须采用防洪材料,即与洪水接触72小时以上而不会严重受损的材料。抗洪材料必须持久且耐潮,例如水泥、有釉瓷砖、闭孔泡沫隔层、钢制五金、压力处理船用胶合板、瓷砖、防水胶、聚酯环氧树脂涂料,等等。
上图 耐水地坪 可拆式护墙板 洪水水位上方的保温棉
服务设备移至洪水线以上是对其实施保护的最佳手段。包括供暖、空调、水暖用具、洁具、管道系统,同时添加防洪设计,例如使用防水箱、屏障、涂层或其他手段。
与水和谐共生的建筑
在常规天气时,与水和谐共生,建筑可以脑洞大开。濒临北海的荷兰,被称为“低地之国”,其中1/4的国土低于海平面。对于治水、防洪,荷兰人的经验特别丰富。
荷兰Powerhous设计了世界上最大的漂浮办公大楼。位于鹿特丹马斯河上的Rijnhaven港口,成为该市大规模可持续建设的典型案例。
建筑最大的亮点是如果水位因气候变化而上升,它将会持续漂浮,而不是被海水淹没。建筑实现了趣味和功能并重,它通过提供滨水公共空间,乃至一个自然水系游泳池,成为新开发的港口环境中的一个亮点。
为减少建筑建设过程的排碳,建筑完全由木材建造。建筑共三层楼,可通过木质栈桥进入。屋顶一侧8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另一侧则为充分利用雨水并为建筑调节气温的屋顶绿化。
1990年代开发的交叉层压木材(CLT)是建筑材料的新突破。CLT作为建筑主体材料,结合了高强度和结构简单性,是可拆卸,可回收建筑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