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薄玻璃领域,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你的手指划过的手机触摸屏可能就应用了我们生产的超薄玻璃。”6月21日,夏至,在位于蚌埠市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彭寿自信地说。
彭寿院士在成分分析检测室为玻璃新材料的配方设计开展成分分析试验。
彭寿院士在球型材料实验室分析空心玻璃微珠的单腔空心球化效果。
玻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正在走向轻薄化、智能化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唯有应用超薄显示玻璃,才能给人带来炫酷的体验,而中国的超薄玻璃制造技术,离不开彭寿院士带领团队持续多年对浮法技术的研发攻关。
在超薄电子触控玻璃生产线旁,彭寿院士认真观察宽板超薄浮法成型核心装备连续化运行情况。
彭寿院士全神贯注,在观察电子玻璃表面质量非周期性波动情况。
“浮法,是熔融的玻璃液自由流淌到锡面上进行展薄、拉伸的成型方法。我们拥有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一种不向国外交专利费的方法。”彭寿说,多年来,他提出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低能耗制备新方法,带领团队开发出世界最大规模日熔化量1200吨的玻璃生产线核心技术与成套装备,使我国浮法玻璃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彭寿院士在扫描电镜实验室指导科研人员开展粉体材料的高分辨形貌分析研究。
彭寿院士在功能玻璃检测室为高硼硅防火玻璃研发团队讲解高温观察试验方法。
更轻、更薄,是彭寿团队对超薄玻璃的不懈追求。2018年,在突破原料提纯、玻璃成分及配方、新型熔化、超薄成形等1000多项技术瓶颈后,世界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在蚌埠横空出世!
彭寿院士展示 0.12 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柔性卷曲情况。
彭寿院士与质检员一同进行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厚度检测。
“0.12毫米,这是一张A4纸的厚度!”彭寿双手捧起一块超薄玻璃,轻轻地卷曲成完美的弧形。既然超薄玻璃能卷曲,那么能否像A4纸一样折叠呢?他带领团队向研发可折叠玻璃进军,于2020年在国内率先开发出30微米(0.03毫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在玻璃新材料领域再创一项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成果。
在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彭寿院士正为青年科研人员讲解镀膜工艺原理。
工作中精益求精,彭寿院士俯身查验镀膜中试生产线制备的金属导电玻璃表面薄膜质量。
“30微米,这是目前最薄的可折叠玻璃!经过日夜不停的弯折测试,这种玻璃折叠22万次都没有裂纹,我们因此成为国内某主流品牌全球唯一的供应商,解决了关键原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保障了信息显示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彭寿说,随着可折叠手机越来越受大众青睐,柔性可折叠玻璃将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下一步,要把超薄玻璃向大尺寸化、连续生产方向发展,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我们期望研发出10微米的超薄玻璃,作为半导体的衬底材料,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彭寿院士在8.5代TFT-LCD玻璃基板终检洁净包装区,指导技术人员优化提升机器人的智能转运速度。
彭寿院士在8.5代TFT-LCD玻璃基板边检系统处,仔细查看并研究基板玻璃精密加工质量和气浮传输的稳定性。
曾经,玻璃新材料是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瓶颈。彭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中国玻璃技术、产业和品牌在国际上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由于为世界和中国玻璃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国际玻璃协会推选他成为协会第23届主席,并授予其“国际玻璃协会主席终身成就奖”。在彭寿和国际玻璃协会的积极推动下,2022年被联合国批准成为“国际玻璃年”。
彭寿院士在X射线衍射分析室研究电子材料的晶体结构变化规律。
彭寿院士在镀膜实验室指导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发电玻璃连续真空镀膜实验研究。
“中国已经走进世界玻璃舞台的中央,世界将迎来玻璃发展的新时代!”彭寿自豪地说。
院士名片
彭寿,桐城人,1960年10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他提出了玻璃新材料多元组分设计、低微缺陷高质量熔化、宽板超薄浮法成型、超精密退火等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中国首片8.5代浮法TFT-LCD玻璃基板。当选第23届国际玻璃协会主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及国际玻璃协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主持制定国家标准9项,获发明专利237件,出版专着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