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蚕桑三大优势产区、全国15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南充市近年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通过优化布局、创新模式、延伸链条,推动蚕桑产业从传统种养迈向“全链融合”新阶段。目前,全市已建成3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培育出覆盖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企业,丝绸服装年均出口额达两亿元,为乡村振兴筑起富民强村的产业“快车道”。
走进仪陇县四川语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蚕桑产业园,连片优质桑树在秋日里舒展嫩叶,村民穿梭林间忙着采摘。该公司通过“五统、两分、一保底”模式,在当地建成6000余亩蚕桑基地,配套40处工厂式养蚕房,带动46家养蚕大户户均年收入超13万元。“统一流转土地、建园、配套设施、共育小蚕、制定技术标准,再让农户分管桑园、分养大蚕,最后保底价收茧,既稳了产量,也让农户有了定心丸。”公司负责人魏荣说。
嘉陵区大通镇则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合社+农户”模式破局,建成5000余亩蚕桑基地、1.5万平方米标准化蚕房,年养蚕规模达5000张,形成三方共赢格局。“2025年全镇蚕桑综合收入预计破千万元,高顶寺村等3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已达100万元,基地周边群众户均年增收超万元。”镇党委副书记刘刚介绍,产业规模化让集体、农户双双受益。
产业链延伸更让南充蚕桑产业“提档升级”。仪陇县四川布碧丝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构建“栽桑养蚕—丝纺加工—服装出口”全链条,成为省内唯一覆盖一二三产的丝纺企业。“从基地建设到产品研发,再到品牌创新、市场开拓,我们全环节发力,现在丝绸服装直供欧美市场,年均出口额稳定在两亿元。”公司副总经理朱晓锋透露。
如今,南充不仅建成省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还布局有机茶桑、生态果桑等特色基地,并围绕蚕茧、桑叶、桑果等资源建初加工设施,实现蚕茧100%产地初加工,产业附加值大幅提升。“下一步,我们会在标准化基地、科技创新、链条延伸、市场拓展上持续发力,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擦亮‘中国绸都’招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能。”市蚕业管理总站副站长刘泽听表示。
(来源:南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