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魏桥纺织智成智能化第二分厂首条生产线贯通投产,经过一周时间运转测试,设备运行稳定,各项生产指标均优于预期目标,生产线效率提升显着,纱线品质均匀稳定,充分展现了该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卓越实力与高效执行力。
这座满产超过18万纱锭的大型智能化纺纱厂,是在原三层旧厂房基础上改建的,是今年魏桥纺织转型升级、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工程之一,建设安装过程中克服了立体空间布局与设备集成的难题,以及高温高湿等不利天气影响,仅用68天就贯通首条生产线。目前,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干部职工干劲十足,安装队伍、调试人员、生产团队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力争早日实现全面投产达产。
以“魏桥标准”保安装质量
在安装现场,“较真”是魏桥纺织团队给设备厂家留下的最深印象。“必须计较到每一个细微之处,用‘首例’即标杆的标准,努力建设精品工程。”这是整个现场团队的共识,也是他们技术攻坚的核心准则。
样机安装阶段,魏桥纺织团队设备人员拿着激光检测报告在样机前反复检测:“罗拉水平度只有3丝,离1丝的目标差得远。”面对厂家“3丝是行业通行误差,无需调整”的解释,魏桥纺织团队选择拒绝“惯例”。
随后的36个小时里,技术组开启连轴转攻坚:启动激光跟踪仪建立三维坐标系,反复测试自主研发的“三水平同步校对法”,最终摒弃行业沿用多年的“垫纸调平工艺”,将前罗拉水平度精准控制在1丝(1丝=0.01毫米,约为头发丝直径的1/7)。
“这是我们首次根据客户实践修订作业指导书。”设备厂家技术总监在送来修订版手册时坦言。魏桥纺织团队研发的“三水平同步校对法”“非垫纸工艺连体罗拉靠山调试法”被纳入厂家安装标准流程。
以“魏桥速度”提安装进度
从第一台设备到货到首条生产线贯通,68天里,来自宏杰公司和铭宏公司的14支安装队伍组成联合作战单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速度答卷”。
安装期间的一个下雨场景格外令人感动。“当时雨下得急,衣服从外到里全湿透,贴在背上像绑了块湿布,可递设备时没人会晃一下。”一位参与作业的安装队队员回忆,安全帽帽檐的水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模糊了视线,“但不用说话,看同伴的手势就知道该递扳手还是螺丝刀”。那句“小心脚下”的提醒,如今成了团队里流传的“暖心暗号”——简单四个字,藏着并肩作战的牵挂,也写满了“保质量、赶进度”的担当。
以“魏桥担当”建精品工程
根据建设规划,智成智能化第二分厂将于10月底实现全部设备满负荷运转。值得关注的是,该分厂以建精品工程为目标,不仅在设备安装上追求极致,在整体规划和建设上也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前期“魏桥标准”为基础,实现转速18000r、高支漂白品种试车的一次性成功。
从突破行业惯例、以1丝精度立规的“魏桥标准”,到雨中坚守协作、用行动诠释责任的“魏桥速度”,再到68天如期贯通首条生产线的“魏桥担当”,智成智能化第二分厂的投产,打造了“效率筑基、精度赋能、协同提效”的三位一体转型样本。
今后,该分厂将持续释放“速度、精度、担当”的协同效应,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如期实现全面达产。
(来源:滨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