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家纺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浙江的外贸之路也可以从“一块布”说起。
将目光聚焦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地——绍兴柯桥,浙江第一家获得进出口自主经营权的民营企业正是诞生于此。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绍兴政府适时出台鼓励扩大纺织企业自营出口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引导企业提升国际化、科技化水平,开启了“布满全球”的新征程。
如今走进柯桥,又是一番新气象:智能工厂里,电子提花机日夜作响;一条条柔性供应链迅速响应全球订单,有序地排产、打包、发运;运营团队紧盯海外大促节点,用多种语言推送新品,刷新着销售纪录。
浙江绍兴一企业的智能工厂内,定制化立体库取代了传统货架,智能系统贯穿着全生产流程。 (周晓雅 供图)
这是一个缩影。当下,中国纺织正集体进入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周期,传统“薄利多销”模式难以为继,许多纺企选择以技术革新构筑“护城河”。
在绍兴悠奈纺织品有限公司的厂房内,80余台电子提花机高效运转,上万根提花管精准协作,按照设计图样在一匹匹面料上织出精美的立体印花,产出地毯、家居垫等多元化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该公司最初从2台磨毛机起步,凭借不断提升自主设计和新品定制能力、优化供应链和生产线,逐步从代工走到了市场的前端。“我们拥有的不只是布料,而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企业相关负责人詹总如是说。
“从代工到品牌、从贴牌到智造”的产业带集体转型,亦是一场涉及供应链、技术、营销的“基因改造”。当前,绍兴柯桥已拥有255家纺织高新技术企业和46家创新服务机构,产业高端设备普及率已超60%。
变革不仅局限于“一块布”。今年上半年,在浙江,机电产品、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含新量”十足的产品出口增长明显,推动该省外贸出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驱动型”跃迁。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