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海螺集团、华为联合举办的水泥建材人工智能大模型成果发布会在安徽芜湖成功举办。这是水泥建材行业首个大模型,在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340多位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以及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发布会,并对白马山水泥厂和芜湖海螺等大模型应用示范基地进行参观调研。
水泥建材人工智能大模型成果发布会现场
2024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AI技术在水泥建材行业的深度应用,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支持下,海螺集团联合华为启动水泥建材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建设工作。双方梳理出涵盖矿山开采至包装发运全流程的、共计15类200余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基于华为云Stack建设人工智能训练中心,并利用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的预测大模型、视觉大模型、NLP(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三大底座,打造集“中心训练、边缘推理、云边协同、边用边学、持续优化”于一体的人工智能运行体系。
目前,水泥建材人工智能大模型依托海量水泥工业数据以及深厚的行业知识沉淀,借助实时数据分析和自主学习能力,已在质量管控、生产优化、装备管理、安全生产、智能问答等5大类40余个子场景取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突破,实现了工艺参数动态优化、异常预警秒级响应、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等核心价值,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新引擎。
在质量管控方面,针对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强度检测结果滞后、无法及时有效地指导生产的痛点,基于华为云盘古预测大模型,通过实时生产质量关键特征推荐,实现了熟料3天、28天强度预测,强度预测值和检测值偏差在1MPa范围内,准确率超85%,科学指导生料配料、水泥配方优化,推动“事后调整”迈向“实时调控”。
在生产优化方面,融合生产过程多源数据,对烧成系统控制策略和专家经验进行学习,构建烧成全局寻优大模型,实时推荐关键工艺参数目标,针对不同工况类型自动匹配最佳操作方案,实现标准煤耗在一级能效基础上再下降1%的目标。按5000吨/日熟料线测算,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余吨。
在装备管理方面,结合华为云盘古视觉大模型、分布式光纤传感等技术,对托辊异常、皮带撕裂等28类场景进行实时管控,实现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无人化巡检。
在安全生产方面,以AI赋能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实现7*24小时实时监测,人员违章、设备异常等20余类场景的识别准确率达95%。
在智能问答方面,利用NLP大模型把行业知识、专家经验等,通过AI大模型进行总结、沉淀,实现智能问答,打造员工的“数字助手”。
水泥建材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海螺集团在自身数字化转型以及与华为联合创新方面的重要阶段性成果。未来,华为将充分发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技术价值,助力海螺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共同推动水泥、建材、延伸至传统制造业更加稳步、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