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近日发布了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名单。其中,中研院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功能玻璃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石丽芬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中研院先进玻璃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功能玻璃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石丽芬,自2008年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加入中研院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来,便毅然决然地扎根科研一线,十七载如一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深刻内涵。
她聚焦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及新兴产业的玻璃新材料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及成果转化。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国家十四五、十三五科技计划、国家973计划、安徽省重大科技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5项,围绕液晶显示玻璃基板、高应变点玻璃、疫苗瓶药用玻璃等关键材料开展了技术攻关,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成果。
在知识产权方面,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4项,PCT专利1项;共发表论文44篇,其中SCI收录19篇,参与国家标准制定1项,企业标准3项。
在成果转化方面,作为团队核心技术骨干与团队人员共同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基板玻璃料方体系,支撑了国内首片G8.5TFT-LCD液晶玻璃的量产,技术成果入选国资委2019年十大创新工程并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开发了适用于浮法工艺的OLED玻璃料方应用于产线,成功下线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形成的适用于浮法工艺的高应变点玻璃料方应用于产线,生产出了国内第一片应变点大于580℃的高应变点玻璃基板,用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基板,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料方及澄清技术,支撑了国内第一根5.0中性药用硼硅玻璃管的量产,为疫苗用中性药用包装材料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2019年,在彭寿院士主导的、石丽芬主要负责实施的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研发项目遭遇了重大技术瓶颈。为了攻克氧化硼其在组分控制中的精确调控这一难关,石丽芬和团队成员创新性地构建了“数字化模拟+高通量实验”双轮驱动研发体系。通过建立组分-性能预测模型,将传统依赖经验的试错法升级为数据驱动的智能研发模式。在第三轮关键验证阶段,石丽芬和团队成员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在温度高达50℃的车间里,守在灼热的炉前反复进行取样测试,每次操作完成后,汗水湿透了防护服,不少人甚至出现了脱水的症状,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依然坚守岗位、连续奋战。
经过百余次配方迭代与3000余组数据验证,团队最终攻克了这一难题,该科研成果不仅使玻璃的耐水性、耐酸性达到国际1级标准,耐碱性更是优于ISO标准,顺利通过了相容性初步验证。
十七载的科研生涯,每一步都镌刻着她奋斗的足迹,她用行动诠释着努力的意义,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坚韧与柔情。
谈及此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她语气平和谦逊地说到:“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紧密相连,我非常有幸能够进入玻璃材料科研团队,如果没有这个团结奋进、优秀卓越的集体,就不会有我个人的这份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