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原材料>正文

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正式商业运营!

来源:互联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5-01-14 16:12:49

    1月10日,随着一声清脆的鸣笛,中国中车旗下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与青岛地铁集团联合研制的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碳星快轨”在青岛地铁1号线正式上线,投入商业运营。该车填补了碳纤维复材在地铁车辆主承载结构上商用的国际空白,引领我国地铁列车实现轻量化、绿色化全新升级。  从“五个更”看碳纤维列车的全新升级  “碳星快轨”车体以黑紫黄蓝为主色调,车厢内部黑色的碳纤维座椅、扶手杆、司机室操纵台,科技感十足。当然,“碳星快轨”的“黑科技”远不止这些。  “碳星快轨”的车体、转向架构架等主承载结构,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碳纤维复材在地铁车辆主承力结构上的商业载客运用。较传统地铁,该碳纤维地铁列车实现全新升级,具有更轻更节能、乘坐更舒适、强度更高、轮轨磨耗更少、运维成本更低等显着优势。  更轻更节能  通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该车实现大幅“瘦身”。相较传统金属材料车辆,车体减重25%,转向架构架减重50%,整车减重约11%。车身更轻,跑起来更节能,运行能耗降低7%,每列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1亩。  乘坐更舒适  得益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车辆具有更好的减振和隔振效果,行驶更平稳。在商用地铁列车领域首次采用主动径向转向架技术,可以主动控制车轮沿着径向通过曲线,大幅减小过弯道时的“啸叫”,曲线通过噪声降低15分贝,车内噪声降低2分贝,运行更安静。  强度更高  与金属材料车体相比,该碳纤维列车的车体强度更强,安全系数更高。同时,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转向架构架,抗冲击能力更强,更耐疲劳,结构寿命更长。  轮轨磨耗更少  更轻的碳纤维车身,减轻了车辆轴重,轮轨力降低15%以上,从而减少了轮轨磨耗。主动径向转向架的使用,也降低了对车轮和轨道的磨耗。  运维成本更低  轮轨磨耗更少,车辆轮对和轨道的维护量大幅减少。同时,该车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搭建了碳纤维列车SmartCare智能运维平台,实现车辆故障智能检测、健康状态智能评估和修程修制优化,降低了检修成本。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该车全寿命周期检修成本降低22%。  列车“轻量化”迭代在青岛地铁迈出步伐  “碳星快轨”于2021年启动研制;2024年6月,完成厂内型式试验及4000公里稳定测试并发布;2024年7月至12月,在青岛地铁1号线进行为期6个月的现场线路试验,共开展整车例行试验20项、型式试验36项,经过了从系统到整车的全面测试试验,列车各项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2024年12月21日,通过上线载客试运营专家评审;2025年1月5日通过第三方独立安全评估(ISA)。  作为先进轻量化材料,碳纤维具有轻质、高强度、抗疲劳、耐腐蚀等优点,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在地铁车辆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此前已应用到非承载、次承载部件,但在主承载结构上的商用尚属空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与青岛地铁集团等单位联合攻关,突破碳纤维大型复杂主承载结构一体化设计、高效低成本成型制造、全寿命周期验证与运维保障等关键技术,成功将碳纤维复材应用到商用地铁车辆主承载结构。  与既有1号线列车相比,碳纤维列车外观以炭黑色为基础色,车头设有U型灯带,车身蓝黄线条象征海浪与阳光,展现青岛这座城市的海滨特色。列车1车厢、6车厢的座椅、立柱、扶手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立柱减重50%,客室座椅面板减重20%以上,轻量化成果明显。同时碳纤维复合材料触感更加舒适,尤其在冬季,不会觉得冰手。列车车厢内地板布增加跳色,照明采用大环形灯,对于乘客来说,可以直观感受到列车更加宽敞明亮。  碳纤维地铁列车成功投入商用运营,打破了传统金属材料结构减重的瓶颈,实现了我国轨道车辆轻量化技术的迭代升级,将为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城轨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发挥重要作用。也将有力拉动复合材料全链条产业发展,对于培育轨道装备新质生产力,建设轨道装备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责任编辑:yj263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产品推荐

更多

最新企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