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千山醒,风吹万物生。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兵团的数百万亩棉花迎来了播种关键期,各类机车穿梭在田间,勾勒出一副繁忙的春耕图。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团。
作为兵团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的第六师新湖农场,随着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新湖农场也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蝶变”。在春耕春播中处处展现出“科技范”。
智慧农机助力春播精准高效
4月14日,在新湖农场32连职工赵东平的的棉田里,一台棉花播种机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下,在田间来回穿梭,全程机械化作业,地膜、滴灌带铺设一气呵成,一行行笔直的薄膜延伸到远方,跟车工人们有的跟着播种机检查播种质量,有的给铺好的薄膜压土,田间地头一片火热繁忙景象。
“现在我们种地是越来越轻松了,机车用的北斗卫星导航,我们也实现了精量点播,解决了棉花出苗后人工放苗这一块的劳作,去年我这块地产量实现了470公斤,现在我们种植、采摘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对我们农业生产推动还是挺大的,以前管理个十亩八亩地都非常费劲,现在我们一个职工管上几百亩地,都还是很轻松的。”职工赵东平说。
在播种机车的驾驶室内,农机手张琦正在按照显示屏的操作提示,使播种机配套北斗卫星导航全面进入无人驾驶高效精细整地、精量播种、覆膜等作业状态。
张琦的右前方有一块触控式液晶显示屏,这个屏幕使播种机作业项目及条田位置等信息一目了然。点击开启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之后,拖拉机随即进入自动航线模式,油门、方向盘都不用人工来操作,而是按照设定好的参数直线匀速前行,达到了机车作业不重不漏,为后续各项田间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幅度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土地利用率,导航系统还可以进行夜间播种作业,大大地提高了机车的出勤率,提高了机车的使用效率。
“自从用了这个导航技术,我们开拖拉机的舒服多了,解放了双手,现在用导航播的比原来人工驾驶机车播种的质量好的不是一点点,种植户特别满意,原来人工驾驶机车播的慢不说,膜铺的也不直,浪费地,现在有了这个导航,速度也提上去了,一天播个一百多亩地,还可以更加精准地设定作业路线,最大限度减少农机作业中的重叠和遗漏,提高作业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农机手张琦说。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播种工作中具有省工、省时间、节约土地的优势,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今年新湖农场680台播种机械100%实现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精量播种,农场60多万亩棉花15天便可高质量完成播种作业。“智慧”农业让新湖农场今年的春播工作实现了精准、高效、低耗的目标。
“一团一品”优选良种增产量
“我每年都是我们连队第一家播种的,去年我用的棉花品种就是咱们师、场里面推荐的,每亩地平均单产是480公斤,这个产量,我还是挺满意的,今年想着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多努把力,希望棉花单产能力争达到500公斤以上,有个更好的收成。”4月8日,新湖农场6连职工罗守琼一边铺膜一边高兴的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依据历年各棉花品种的综合表现和兵团推荐的主栽品种,今年六师在各团场推广“一团一品、一厂一品”。“一团一品”,即一个团场推广一个棉花主栽品种;“一厂一品”是指一个轧花厂只收购一个主栽品种的籽棉,从源头上为六师棉花提质增效和种业的安全奠定基础。
在春播前,六师新湖农场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上,技术人员围绕棉花奖补政策、种子法律法规、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拟推荐棉花的品种特征、特性等内容,进行了政策解读和棉花种植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
“指导职工群众选用兵团和师市推荐的优良、高产、高效、抗病品种,通过实施‘一团一品、一厂一品’,全面落实国家和兵团各项棉花惠农奖补政策,为农场棉花提质增效、种业的安全生产打下基础。”新湖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红芳说。
据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彭安业介绍,综合各品系棉种近年来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大量征集植棉户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讨论,最终师市决定,今年在中东线植棉团场推广生育期短、籽棉品质好的中棉113品系,在包括芳新垦区在内的西线团场主要推广H33-1-4及新陆早80号中熟品种,提高皮棉加工质量,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种业环境。目前,“一团一品 一厂一品”推广工作已在师市各团场全面铺开,受到植棉户的欢迎。
近几年,六师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坚持上门指导,给职工推荐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棉种,棉花产量一年比一年高。2023年,新湖农场职工李海涛家种了200亩棉花,选择的就是优质棉种,棉花亩均产量达468公斤,加上使用滴灌、无人机防治病虫害、采棉机采收等技术,李海涛仅棉花一项的收入就达12万元。
应用加厚地膜助力健康绿色春耕生产
走进六师新湖农场19连,只见大块条田之上,整齐的地膜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
“去年我第一次使用加厚地膜,效果不错,还好回收,我今后还要继续使用。”4月15日,该连职工邱俊飞说。
加厚地膜指的是厚度在0.015毫米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2024年,新湖农场根据兵团以及师市相关要求,实施加厚膜技术面积达22.3万亩。
地膜加厚一点点,好处不止一点点。
“相比传统地膜,加厚地膜拉力和韧性更强,残膜机械化回收率可提高5%-10%,机械回收时地膜表层土壤和杂质也能明显减少。”新湖农场农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王晓刚说。
而且,使用加厚地膜,土壤增温、保墒、保苗性更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其较普通地膜,地温平均提高0.33摄氏度,土壤水分含量增加7.74%,出苗率提高3%,并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与非加厚地膜,使用加厚地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非加厚地膜每亩地使用量在6公斤,而加厚膜每亩地的使用量在9公斤,按市场价格每公斤地膜9元的价格,每亩地就将增加成本27元,但在很多职工看来这是值得的。
“使用加厚膜虽然生产成本增加了,但是加厚膜更便于回收,我们不仅是兵团的职工,更是一名生态卫士,我们要从源头上治理“白色污染”,造福子孙后代”。新湖农场21连职工侯远说。
科技助阵 智慧农业“显身手”
坐在家里就能浇水施肥,这样的事就发生在新湖农场职工赵必成身上。
今年26岁的赵必成是新湖农场23连职工,2023年,新湖农场开展智慧棉田试点工作,年轻的赵必成和父母商议后,决定拿出200多亩土地进行试点。技术人员在试点棉田里安装了虫情测报系统、墒情传感器、土壤测试站、水肥自动化系统等现代化设备设施。没过多久,赵必成就体验到了智慧棉田的好处。
“去年用这个水肥自动化系统,用了大概200亩地了,感觉使用起来很方便,不需要什么人工,操作也非常简单,把参数配置好,每亩地施多少公斤的肥料后设置好之后,按一下启动键就直接施到地里了。”新湖农场23连职工赵必成说。
近年来,新湖农场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基地+职工+企业”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建立智慧农业平台,通过物联网、无线通信、传感器等技术,逐步实现作物生长全过程的土壤墒情、气象信息、病虫害等全方位数据采集,结合遥感、无人机技术实现了全过程数字化信息指导分析,为职工科学精准田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我们取作物叶茎,进行榨汁,测出作物的氮磷钾含量,然后确定作物各类氮磷钾肥的施肥量,给职工调整施肥比例,同时我们系统里还有旱情监测、病虫害监测等等信息,我们也会及时地反馈给职工,为各阶段田管方面农业技术人员为职工进行农技服务,提供数据支撑。”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区域经理王固国说。
通过数字化精准灌溉和施肥技术,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有效实现成本节约。据技术专家和农户估算,使用智慧农业技术的农田,每亩可节水15%,节省劳动力成本50元,籽棉产量增加30公斤左右,可增加效益290元。同时数字化的农田管理技术,让职工实现轻松种植,增产增收。
“运用智慧农业技术,棉花的长势,比以往感觉是要好一些,水肥滴的也更匀一点,以后我会把这项技术当作一项常规技术措施运用到作物管理的每个环节。 ”新湖农场23连职工赵必成说。
农田高标准 农业更高效
4月2日,在新湖农场28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田间机器轰鸣作响,挖掘机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进行支渠的防腐、回填等收尾工作,该连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经过这次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水渠的改造,以前这个水渠漏水、泵房漏水问题,建设以后都会得到很好的改善,滴水滴的更匀了,产量也能上去,我们职工也收入也有保障了。”新湖农场28连职工齐杰说。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率的提高,新湖农场的种植总面积达到70余万亩,然而农场农田灌溉最重要的水源---新户坪水库可供给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却越来越紧张,呈现出水土失衡的趋势。
为了实现高效节水,进一步减轻农业用水在输水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逐年开始在新湖农场实施,它的实施极大的惠及了新湖农场农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增收。
新湖农场28连是新湖农场较大的一个连队,每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由于地处塔西河下游,每年7月,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期,连队“两委”、职工每年都会因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发愁。而高标准农田的见建设,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
据新湖农场28连党支部书记刘明介绍,2023年28连争取到了兵团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6万亩,整个建设项目包含新建泵站8个,渠道10公里,管道116公里,道路10公里,项目建设完成以后,连队的道路、林、渠焕然一新,渠道输水更畅通了,泵站的过滤系统给田间滴水做了很好的保障,为连队各类作物的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高标准农田的实施,使连队的农田实现了路、林、渠、节水设施配套,农田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往农田的道路实现硬质化、农田的滴灌系统更加完备科学、通往农田的支渠全部改造为U型防渗渠道,农田的林带内绿树成行,农田管理条件良好,职工管理更加轻松,增产效能得到显着提升,2023年秋到2024年春,新湖农场9万亩农田将建成高标准农田,截止目前新湖农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占基本农田面积50%以上。
据新湖农场农发中心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潘生龙介绍,2024年作物收获后,在兵师党委的关心支持下,新湖农场还将对20万亩耕地实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届时,新湖农场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53万亩,占到农田总面积的75%以上。
到那个时候,我们新湖农场的棉花、粮食番茄等各类作物的产量必将还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各类农产品的品质也会更加优异,真正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4月17日,正在查看各连队棉花播种工作的新湖农场党委副书记、场长李永江信心满怀的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