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倡导下,国民健身意识逐渐增强,轻运动也越来越流行。轻运动指的是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入门门槛低、运动强度偏低、专业度也较低的运动类型,比如瑜伽、慢跑、骑行、飞盘等。新需求拉动新消费,在这一趋势下轻运动服饰也迎来了新发展机遇。
轻运动服饰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在国民运动健康需求催化下,国内运动服饰市场维持高景气状态。报告显示,2018-2022年我国运动服饰市场规模整体持续稳步增长。2022年,我国运动服饰市场已达到4107.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82%,占整个服装市场比例13.4%。在运动服饰市场大盘如此强劲的背景下,轻运动服饰这一细分品类也迎来了迅速增长。阿里妈妈发布的《服饰轻运动趋势崛起》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轻运动服饰年成交消费者超2亿,消费人数和人均消费件数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发展潜力十分可观。
目前看来,轻运动服饰行业具有较强的增长可持续性和发展韧性。从轻运动参与人数来看,轻运动的全球渗透率逆势提升,从2018年3.78%提升至2020年的 5.25%。随着国人运动健康意识的进一步增强,轻运动必将吸纳更多参与者。除此之外,国内轻运动服饰的市场渗透率也待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轻运动服饰女装赛道占比仅为51%,女鞋占比为62%,仍有较大渗透空间。
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轻运动服饰的需求逐渐明朗,轻运动服饰市场规模也已初步形成。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轻运动服饰这一市场也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潜能。
女性、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成为拉动轻运动服饰消费的主力军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表现出了对健康、塑形的重视,有健身习惯的女性越来越多,运动付费意愿也更强。统计显示,某运动健身APP的女性用户占比超过60%,该平台上女性消费者数量是男性2.08 倍。
以女性为主要消费者的轻运动服饰消费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消费偏向——更注重多场景、颜值外观与舒适体验。从具体品类来看,在以普拉提、飞盘、露营为代表的具有社交属性的运动场景下,消费者更注重服饰的外观与颜值。消费者要求轻运动服饰设计简约、材质舒适、剪裁得当,能在满足轻运动需求的同时彰显消费者的时尚品味。而在羽毛球、徒步、骑行等活动风险稍大的场景下,消费者更注重轻运动服饰的功能属性。此外,轻运动服饰消费者对于服饰跨场景需求也大幅提升,运动服饰融入日常搭配一度成为潮流,这也要求轻运动服饰需要更具时尚感。
目前,国内轻运动服饰品牌多定位于中高端市场,消费人群也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这些消费客群的画像为“有一定健身习惯的消费者,看重品牌和功能,但同时也要求时尚和塑形,且对产品性价比有一定的要求”。从长远来看,随着运动健身的大众化,健身习惯会逐渐向低线城市传递,再加上相比于生活节奏较快的一线城市,低线城市消费者有更多闲暇时间进行运动。因此,轻运动服饰的市场也有望下沉,挖掘仍有相当增长空间的低线市场。
深耕细分赛道成为国内新品牌的切入机会
当下,以阿迪达斯、耐克等为代表的国际大品牌借助时机与技术优势,在运动服饰市场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欧瑞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运动服饰市场规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CR5)上升至58.1%。但与此同时,新消费需求也为新品牌带来了差异化机遇,一些深耕某个细分领域的黑马品牌杀出了重围,例如蕉下Beneunder、粒子狂热(Particle Fever)、内外(NEIWAI)等。
这些品牌的发展路径提示市场参与者,在头部聚集的市场环境中,新生品牌必须找到差异化的赛道才能实现产品突围。这就要求品牌方要深刻洞察目标客群痛点,观察、满足消费者的具体需求,通过持续的专业升级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目前看来,轻运动服饰品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面料开发、版型设计和产品功能性等方面。比如Lululemon进入中国后虽在轻运动服饰领域占据了相当市场份额,但由于对亚洲女性的产品诉求缺乏洞察,国内消费者对运动服饰提臀、修身等塑性需求与设计时尚度的审美需求仍待新品牌满足。
流量红利阶段过去后,轻运动服饰市场将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品牌竞争也会回归产品价值的本质。洞察新需求、运用新技术,在保障产品功能与质量的同时提高性价比,通过差异化路线打造竞争优势将成为轻运动服饰品牌的重点努力方向。(文/董鸣柯)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