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南麓的阿荣旗蚕农喜获丰收,这里所产的慈母手中茧,再次成为东北游子身上衣。
作为中国五大柞蚕主产区之一的阿荣旗,柞蚕养殖面积47万亩,每年可产出约504万公斤柞蚕鲜蛹、约126万公斤蚕茧。
阿荣旗向阳峪镇松塔沟村的蚕农马云旭说,这里产出的蚕茧丝质好、韧度佳,多数销往东北地区,成为丝织服装、蚕被等原料,为东北百姓避风遮寒。
阿荣旗养蚕已有60多年历史,现在有养蚕户5000多户,蚕业综合产值可达到2.3亿元。据阿荣旗蚕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志介绍,由于养蚕收入高,不影响农时耕作,百姓养蚕积极性很高,有“种地加养蚕,一年顶两年”的说法。
“今年地头价蛹茧一公斤50元,跟种地收入差不多。”阿荣旗六合镇珍珠村蚕农聂振国说,“春播后放蚕蚁上山,秋收前上山收蚕茧出售,一点不耽误农活。”聂振国和老伴一人摘茧,一人往山下运茧,今年老两口预计能收入10万元。
葱绿的林中结挂的尽是白色蚕茧,摘茧的蚕农穿梭其中,一派丰收景象。与南方采茶相似,摘茧的大多是女性,男性则负责山上山下运输,穿着鲜艳的女蚕农与绿白相间的林子相映成趣,尽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古今注》中曾载,“茧生蛾,蛾着卵,卵着石,收得万余石,民以为蚕絮。”这一记载形象描述了蚕生长成熟的过程。
李志介绍,养蚕很不容易,春天时蚕农将破茧而出的蚕蛾配种拆对,育得蚕蚁放到山上树林中;秋天即可收获将自己“作茧自缚”的蚕蛹,“抽丝剥茧”后可得蚕丝,用于制作衣物和蚕丝被。其蛹则可食用。
“柞蚕不同于南方的桑蚕,北方柞蚕成虫体型更大,蚕丝韧性更好,优质的柞蚕丝还可以用作纸质钱币中的丝线,用途广泛。”来自辽宁的客商鞠政波说。
柞蚕以柞树叶为食,对环境条件要求高。蚕农告诉记者,上山放蚁、匀蚕、挪蚕时,大家都不化妆或喷香水,一点点气味都会影响到柞蚕的生长。
“生态环境好了,柞蚕才长得好,我们收入也高。”阿荣旗霍尔奇镇蚕农曲殿有说,“养蚕可以增加柞树林的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涵养山上的水土,实现‘山上养蚕,山下种田,抗旱耐涝,收益翻番’。”
如今,春天山上柞树林葱绿一片,秋天蚕宝宝作茧增收,柞树既成了生态环境的“守护树”,也成了百姓的“摇钱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