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正是柞蚕蚕卵放归青山的季节。在辽宁,每年约有800万亩柞蚕在这里生长,让青山变“金山”,织出农民的致富路。
辽宁柞蚕的规模化养殖离不开科学育种。多年来,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持续进行柞蚕的育种工作,目前已保存80%的世界柞蚕种质资源,科技成果占全国柞蚕科技成果的70%以上,是世界柞蚕业科技成果的集中发源地。
20世纪50年代,为扭转当时我国柞蚕生产的落后局面,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采用色系分离技术,从性状驳杂的农家种中,率先从活力较强的青黄蚕类型中培育出我国第一个柞蚕新品种“青黄1号”,并与其姊妹品种“青6号”一并推广应用,取代了传统使用的农家种。这也实现了我国柞蚕生产用种的首次更新。
后来,为改良柞蚕茧丝品质,提高茧丝效益,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又以发现的淡褐色茧作为育种材料,运用荧光选茧等创新技术,以青6号为材料,于1986年系统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柞蚕白茧新品种“白茧1号”。这项荧光鉴别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选种效率,使此后的5个白茧纯种选育历程明显缩短。
从国际上首例柞蚕抗病品种“抗病2号”到能稳定遗传的高饲料效率型柞蚕新品种8821、8822……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始终走在科学育种的前沿,自建所以来已取得了5个世界第一、4个首创的研究成果。
目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正在研究提高柞蚕种质的营养价值,继续为蚕种繁育,农户增产增效,实现蚕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技术与物质支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