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黎族老人符金花“专有”技能让往来游客称奇:没有预先设计,不需提前打样,符金花凭一双妙手,可以织出自带故事情节的黎锦。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织锦人通常以黑色棉线为“底”,将彩色棉线在既定位置挑出和埋入,不同颜色的丝线穿插其中,如“点阵图”般形成图案。经纬交叉的编织形式非常考验织锦人的技艺,因此市面上的黎锦纹样,多是造型对称且相对简洁的蛙纹、蛙人纹及变形蛙纹。
符金花正在编织一副新的黎锦,通常织好一副需耗时两个月。 骆云飞 摄
在槟榔谷景区“非遗村”,年近八旬的符金花是“镇村之宝”,她的“工作”就是在非遗馆的展厅里安静地织黎锦。有游客围观上来时,符金花朝着游客竖起大拇指,微笑着说声“波隆”打招呼。细心的游客会注意到,老人手中的黎锦在讲述“婚恋故事”:木棉花开时节,小鸟在空中飞翔,小鹿在地面奔跑,猎人带着猎狗狩猎时遇到了心仪的女孩,彼此产生爱慕,聊天、对歌、荡秋千……
符金花展示已经完工的部分。 骆云飞 摄
“没画图,就是一点一点织出来。”不识字、普通话也不甚流利的符金花指了指自己脑袋,称图样都保存在自己脑海里。有时客户需要织出姓名、“三月三”之类的汉字,她就请人将相应字符打印出来,然后织在锦中。也是因为没有图样,符金花在景区带的一些“徒弟”,都没有学会织出场景故事。
“符金花老人的厉害之处是,她可以织出一副有故事的个性化的黎锦。”槟榔谷景区副总经理陈国东说,即使符金花的黎锦售价高昂且要排队等待,仍有不少游客下单购买。
符金花不识字,但是可以参照打印件将字符织在黎锦上。 王晓斌 摄
因为户籍在海南东方但长期生活工作在保亭,符金花没有被认定为黎锦技艺传承人。陈国东希望更多人关注符金花的特别技能,让“能讲故事的黎锦”手艺传承。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