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旅游市场逐渐回暖,各类非遗产品也俏销市场,而麻江绣娘抓住时机,将“五一”小长假变为“生产黄金周”,紧盯市场需求,抓生产、赶订单,为经济发展积势蓄能。
乘着旅游市场回暖的春风,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为全力保障云南、浙江、湖南等地旅游市场订单需求,开足马力、加大生产,积极赶制各类非遗产品,供应旅游市场。
“节假日期间,我们收到了20笔订单,金额大约在14万元左右,比平时订单增加了30%,同时我们这段时间也在为西江千户苗寨、下司古镇等几个直营店赶货。”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龙昌丽介绍。
当非遗遇上市场、兴趣爱好变成职业,传统的针线活显得更具魅力。女大学生肖怡从小就喜欢学习刺绣,通过不断钻研手艺,如今21岁的她,靠着精湛的技艺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让非遗产品更贴合年轻人的喜好和市场需求,不仅拓宽了市场渠道,还树立了产品品牌。
“前段时间,我们为了生产订单供应市场需求,加班加点赶制了700多件刺绣工艺品,只为把我们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肖怡开心地说。
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加,该公司通过开班培训的方式,为本地妇女传授刺绣技艺,让本地绣娘们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传承推广了少数民族刺绣非遗工艺。
“带产品回家去做的有150人,目前我们公司做了三场非遗苗绣培训,培训了80名绣娘。”龙昌丽说。
近年来,麻江县大力鼓励和支持民族文化发展,如今已有非遗传承人67人,非遗项目57项,苗族织锦、瑶族枫脂印染等民族瑰宝成了麻江人民致富的“指南针”。
麻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非遗中心主任赵龙才介绍说:“我们打造了以麻江县非遗创意工坊为核心的文创基地和旅游商品街区,培育了多家具有麻江代表性的非遗品牌,开发了非遗文创产品60多种,年销售总额超过500万元,带动就业200多人。”
(来源:黔东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