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原材料>正文

“十三五”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特征显现效率、效益、工资显着提高

来源:中国冶金报 | 作者:姜维 李 | 发布时间: 2022-03-23 10:54:09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紧迫要求。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及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提高劳动生产率既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手段和动力源泉,二者辩证统一。

  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规模迅速扩张、产量飞速提升的一段时期,着力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用钢问题,同时也出现了违法违规新增产能、不良产能扰乱市场的问题。在新阶段、新征程,中国钢铁如何在量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增加要素的投入产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任务、新目标。“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业效益显着改善,绿色发展引领世界,兼并重组明显加快,科技创新有所突破。与此同时,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取得佳绩,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增长明显,人力资本竞争力显着提升,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钢铁行业

  实物劳动生产率高速增长

  “十三五”钢铁实物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十二五”。表1数据显示,分别按职工总数、在岗职工总数、主业在岗职工总数计算,“十二五”期间钢铁实物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25%、3.85%、4.51%;“十三五”末实物劳动生产率分别为564吨/人·年、617吨/人·年、850吨/人·年,对应的“十三五”期间钢铁实物劳动生产率分别年均增长11.60%、12.14%、12.26%,远大于“十二五”增幅。

  为进一步分析劳动生产率与企业经营效益的相关性,我们首先按劳动生产率进行分组,分析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是否经营效益也好?从表2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大于1251.25吨/人·年的企业,排名处于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前10%,人均产值、人均利税、人均利润也处于领先位置,且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呈现“劳动生产率越高,企业效益越好”的特征。因此,劳动生产率是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指标。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是否劳动生产率就高?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人均利税排前10名的钢铁企业其人均产钢是行业平均的1.41倍,人均利税是行业平均的2.52倍;2020年人均利润排前10名的钢铁企业其人均产钢是行业平均的1.40倍,人均利润是行业平均的2.86倍。数据充分说明,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劳动生产率也高,且效益的倍数大于劳动生产率的倍数。

  国有、非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差距进一步缩小。表4数据显示:一方面,“十二五”以来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实物劳动生产率差距逐年缩小,“十三五”期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国有企业实物劳动生产率增幅远超非国有企业增幅,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国有企业主业在岗职工劳动生产率超过非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实物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虽然远高于非国有企业(2倍左右),但国有企业按照职工总数、在岗职工总数计算的实物劳动生产率与非国有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国有企业仍存在大量的非主业在岗冗余人员,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十三五”钢铁行业

  工资水平同步高速增长

  行业工资增幅明显加大。从表5可以看出,2020年单钢口径会员企业主业在岗人员人均工资为10.12万元,与2019年的人均工资9.38万元相比增长8%;“十三五”人均工资从2015年的5.99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2万元,增长68.95%,远大于“十二五”26.37%的增幅。

  从钢铁行业社会平均工资系数看,“十二五”以来,钢铁行业社会平均工资系数均大于1,即钢铁企业人均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社会平均工资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1.55下降到2015年的1.06,即“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虽然逐年提高,但工资增幅小于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工资增幅加大,超过社会平均工资增幅,社会平均工资系数总体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到2020年达到1.36,这有利于提高行业的人才吸引力,降低人才流失率。

  “十三五”国有企业人均工资水平仍高于非国有企业,且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表6数据显示,钢铁行业“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始终高于非国有企业,且国有企业人均工资增幅大于非国有企业,这与“十二五”期间两者差距显着缩小的趋势不一致。

  “十三五”钢铁行业

  人工成本结构更加合理

  企业留人手段多样、育人投入加大。人工成本作为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7大项。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有激励效果的人工成本,从工资总额在人工成本中的占比也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企业人工成本直接激励的作用。

  表7数据显示:第一,“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人工成本年均增幅为9.66%,大于“十二五”年均增幅。第二,“十三五”期间工资总额年均增幅为13.79%,是“十三五”人工成本中增幅最大的项目,这也表明“十三五”行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钢铁企业更加重视工资的激励作用。第三,“十三五”教育经费年均增幅为12.00%,是“十三五”人工成本中增幅第二大项目,而 “十二五”教育经费年均增幅是唯一的负增长项目,这表明行业经营困难首先减少的是培训投入,相较之下,“十三五”钢铁行业更加重视教育培训的投入。第四,“十三五”福利费用年均增长11.02%,接近“十二五”的5倍,企业经营状况好转的同时,加大了职工福利投入。第五,“十三五”社保费用增幅明显小于“十二五”,工资提高而社保费用降低,表明国家在“十三五”时期降低了职工的社保费用比例,为企业减负取得实际成效。总之,“十三五”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企业留人手段多样、教育培训投入加大,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国有、非国有企业人工成本差距逐步缩小。表8数据显示,无论是“十二五”还是“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人工成本总体上仍高于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人工成本增幅始终大于国有企业,两者差距正在逐步缩小;非国有企业的人工成本中工资占据比例较大,国有企业的福利、社保及教育投入等占比高于非国有企业,表明非国有企业在工资激励方面占据很大优势,国有企业更加注重职工的社保福利。得益于两类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互相学习,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十三五”钢铁行业

  人力资本竞争力显着提升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明显上升。表9数据显示:第一,“十二五”钢铁行业工资增幅小于社会平均工资增幅,但劳动效率增幅更小,吨钢人工成本年均增长1.49%;“十三五”钢铁行业工资增幅大于社会平均工资增幅,且劳动生产率增幅更大,吨钢人工成本从2015年的188元降到2020年的174元,年均降低1.49%,与“十二五”初基本持平。第二,“十二五”反映钢铁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均呈上升趋势,说明“十二五”期间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处于下降通道;而“十三五”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则均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十三五”期间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处于上升通道。第三,“十二五”万元人工成本投入产钢量下降了1.42%,“十三五”则上升了1.59%。上述数据均表明,“十三五”期间,随着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钢铁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显着提升。

  表9及上述分析告诉我们,“十三五”钢铁行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大幅提高,行业效益回升,人均工资、人工成本增幅明显大于“十二五”,且在大于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的情况下,通过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吨钢人工成本有所下降,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明显下降,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明显上升。

  国有、非国有企业人工成本差距明显缩小。表10数据显示:第一,从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总体情况来看,非国有企业的各项指标始终要比国有企业好。第二,“十二五”期间国有企业吨钢人工成本增幅小于非国有企业,但是仍比非国有企业高124元/吨,国有、非国有企业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也均有所提高,两类企业人力资本竞争力均有所下降。第三,“十三五”国有企业吨钢人工成本下降了2.99%,非国有企业吨钢人工成本则继续上升了4.18%,两类企业的吨钢人工成本差距从“十二五”末的124元下降到2020年的66元,吨钢人工成本差距缩小58元。两类企业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均明显下降,国有企业降幅更大,但仍高于非国有企业,两者差距明显缩小。

  “十三五”钢铁行业职工队伍

  老龄化速度放缓

  “十三五”平均年龄增幅明显减缓。表11数据显示,“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主业在岗职工的平均年龄总体呈上升态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0.80%和0.47%,虽然增速放缓,但是截至2020年平均年龄已超过40周岁,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十三五”期间,企业加强队伍建设,招录、吸纳年轻骨干人才,平均年龄增幅明显减小。从不同岗位看,技术研发岗位平均年龄最小,且“十三五”期间呈现降低趋势,说明企业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工作,着力为研发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国有、非国有企业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差距较小。表12数据显示:首先,国有企业各类型岗位员工的平均年龄普遍大于非国有企业,从“十二五”时期开始,主业在岗职工平均年龄就已经超过了40岁,这与国有企业成立时间长,职工队伍相对老龄化有关。其次,从平均年龄增幅看,2013年~2015年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年均增幅均为1.06%。再次,“十三五”以来,国有企业注重加强人才引进,优化职工年龄结构,防止人才断档,其平均年龄年均增幅为0.53%,明显小于非国有企业0.82%的年均增幅。最后, “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年均增幅最小,非国有企业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说明国有、非国有企业均重视研发人员的引进,企业因产品升级、环保改造、产能扩张等因素,进一步加大了科技人才投入力度。

  主要结论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行业,用“壮士断腕”的勇气焕新行业面貌,压减粗钢产能,查处“地条钢”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让要素资源从低效率、高消耗的落后产能中解脱出来,投入到高产出、低消耗的先进产能中。这表现在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大幅提高,人力资本竞争力显着提升,从而带动了企业效益、节能环保、兼并重组、科技进步的跃升。

  “十三五”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职工待遇大幅提高。“十三五”时期行业实物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按主业在岗职工总数计算年均增幅为12.26%,是“十二五”的2倍多,且国有企业首次超过非国有企业;人工成本合计年均增幅接近10%,人均工资年均增长13.79%,远大于社会平均工资增幅,是“十二五”的2倍多,与实物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体现了行业进步与职工收获的同步发展。

  行业人力资本投入增加,产出大大提高。“十三五”因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人力资本投入产出随之大幅提高。行业吨钢人工成本降低16元,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人工成本差距由124元/吨降低到66元/吨;万元人工成本投入产钢量从53吨增加到57吨,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大幅降低,行业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成果显着。

  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提升了行业人力资本竞争能力。“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国有企业实物劳动生产率与非国有企业差距明显缩小,以主业在岗职工为基数的实物劳动生产率首次超过非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全面加大人工成本投入,与国有企业差距明显缩小;国有企业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职工老龄化问题正在逐步改善,与非国有企业的年龄差距缩小;国有企业人工成本高于非国有企业,工资占比小于非国有企业,“十三五”期间通过调整工资占比,增强了工资激励作用。通过对两类企业间的数据对比发现,“十三五”期间两类企业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向优势方看齐,共同提高,提升行业的人力资本竞争力,带动了整个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yj26327】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是转载自其他平台,本网赢家财富网 www.yjcf360.com 转载文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传播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全部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赢家财富网的观点、看法及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我们收到通知后会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处理。

2.本网站刊载的各类文章、广告、访问者在本网站发表的观点,以链接形式推荐的其他网站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供用户参考使用或为学习交流的方便(本网有权删除)。所提供的数据仅供参考,使用者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版权属于赢家财富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产品推荐

更多

电子样本

更多